查看原文
其他

海马解剖及影像学评估

AD 鼎湖影像 2020-01-27

海马体(Hippocampus),又称海马回,是由意大利解剖学家Aranzi首次发现并命名,因沿着侧脑室颞叶角基底的凸起结构酷似海马,所以用“海马”命名了此结构,并沿用至今。

海马结构属于边缘叶,位于半球的内侧面,海马结构包括海马、齿状回和海马残体三部分,因海马残体是不明显的痕迹,一般认为海马结构仅指海马和齿状回。海马也称海马本部,位于侧脑室颞角底部,在冠状面上呈C字形与齿状回相连,共同形成S形的结构。海马凸入侧脑室的颞角,呈弧形包绕着中脑,分为头、体、尾部三个区域,全长为4.0-4.5cm。随着组织学的研究,海马的横断面(人脑的冠状切面)被人为地分成了CA1-CA4四段,“cornu Ammonis”(Ammon's horn,CA的缩写,Ammon's 角)主要用于对这一组织学切面进行描述。

MRI冠状位

MRI矢状位及轴位
大体标本


dentate gyrus:齿状回

hippocampal sulcus:海马沟

fimbria:穹窿伞(即海马伞)

fornix:穹窿

早在1880年,Sommer就提出海马萎缩可能与颞叶癫痫相关;后续大量研究表明80%的颞叶癫痫源自于海马,并伴随有海马硬化(hippocampal sclerosis,HS)表现,因此提出海马硬化可能是癫痫的原因。


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应用发现临床诊断颞叶癫痫者的绝大多数存在有海马形态学上的改变,主要为海马萎缩。HS最常见的影像学表现是海马结构萎缩和T2WI上海马结构信号增高,目前已经证实海马结构的体积可反映神经元的数量,因此海马结构的萎缩是神经元丢失在MRI上的反映。其他研究也表明,海马结构体积缩小、T2WI上信号弥漫性增高是海马硬化萎缩的直接征象,与病变严重程度、致痫灶在颞叶的部位有关;前颞叶萎缩和颞角、环池增宽是海马硬化的辅助征象。海马头部浅沟消失也是诊断海马硬化的一个可靠征象,有报道海马头部浅沟消失对海马硬化诊断的敏感度为88.9%,特异度为100%,结合患侧海马有萎缩性改变和T2WI上信号增高,可肯定HS的诊断。

MTA-scale for Medial Temporal lobe Atrophy

内侧颞叶萎缩视觉评估量表(MTA-scale)是目前主要评估痴呆的量表,通常用于评估层面一致的冠状位T1WI,在脑桥前面水平选择一层通过海马体部的层面。

75岁:MTA评分为2级或更高为异常(即1级可以是正常)

>75岁:MTA评分为3级或更高为异常(即在这个年龄2级还是正常的)

评分是基于:观察脉络膜裂的增宽、颞角扩大以及海马结构高度的变化

0级:没有萎缩

1级:仅有脉络膜裂的增宽;

2级:同时伴有侧脑室颞角的扩大

3级:海马体积中度缩小(高度下降)

4级:海马体积重度缩小。

0级:没有萎缩

1级:仅有脉络膜裂的增宽;

2级:同时伴有侧脑室颞角的扩大

3级:海马体积中度缩小(高度下降)

4级:海马体积重度缩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